加入會員聯絡我們

近期活動 抗癌資訊
關懷生命守護癌友

協會會員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加入會員
中華國際癌病康復協會會員專屬
中華國際癌病康復協會期刊

中華國際癌病康復協會期刊 漢方與生活

內容
中草藥複方免疫調節作用研究(青杏1號)
中草藥複方對人類周邊血液單核球(PBMC)和T細胞的免疫調節作用
 
一、 前言
       
      (一)  研究背景
 
        復發性口瘡潰瘍(RAU)為一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以口腔黏膜發生疼痛性反覆再發的單一或多發壞死性潰瘍為特徵,可以自愈,可發生於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唇、頰、舌部多見,嚴重者可以波及咽部粘膜。不少患者隨著病程的延長,潰瘍面積增大,數目增多,疼痛加重,癒合期延長,間隔期縮短等,影響進食和說話。
 
      (二) 相關研究
 
        有研究表示復發性口瘡的發生與免疫功能失調有關,尤其是細胞免疫,體液免疫也有參與。
        早期的研究顯示,復發性口腔潰瘍正發炎病症者的血清中有高量的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而當病患恢復至無發炎病症者時,其IgM和IgA恢復至正常標準,但IgG仍維持高量,此外,在復發性口腔潰瘍正發炎病症者中,可觀察到其自然殺手NK cell的細胞活性被抑制。
         更進一步的研究顯示,在復發性口瘡潰瘍病患惡化期中,其中與細胞免疫相關的CD3+、CD4+T細胞、CD4+介白素2接受器(IL-2R+)、CD8+ IL-2R+細胞、CD4+/CD8+的比例和血清中介白素2(IL-2)都有顯著的增加,但在惡化期之後,CD4+/CD8+的比例則顯著降低,上述結果顯示:增加的活化T細胞在惡化期扮演免疫致病性的細胞毒殺角色。
         利用免疫調節劑levamisole治療復發性口瘡潰瘍病患可顯著地改善臨床症狀、中和CD4+/CD8+的比例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量,顯示復發性口瘡潰瘍可利用免疫調節和矯正病人失調的細胞和體液性免疫反應來治療
 
       (三) 病因探討
 
         復發性口瘡潰瘍的發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確,但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長期被研究認為病因之一,之前研究利用聚合酵素鏈鎖反應(PCR)在復發性口瘡潰瘍病患檢體組織中檢測出單純疱疹病毒(HSV)、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ZV)、人類巨細胞病毒(HCMV)和Epstein-Barr 病毒(EBV)基因,顯示疱疹病毒可能為復發性口瘡潰瘍病因之一。
         此外,轉糖鏈球菌為造成人類齟齒主要的病原菌之一,在復發性口瘡早期潰瘍階段,轉糖鏈球菌可能會因為黏膜損傷造成口腔潰瘍的二次感染,因此,轉糖鏈球菌及其分泌的蛋白例如葡萄糖轉移酵素D(GtfD)可能會侵入潰瘍性的口腔黏膜並引發專一性的免疫反應導致口腔潰瘍惡化。
       最近的研究發現,惡化期復發性口腔潰瘍病患中分離的周邊血液單核球(PBMC)和T細胞對於轉糖鏈球菌和GtfD專一性的細胞增殖反應高於健康的人,因此,我們推測除了疱疹病毒之外,轉糖鏈球菌和GtfD也可能參與復發性口瘡潰瘍的致病性
 
      (四) 中草藥複方對周邊血液單核球(PBMC)和T細胞的免疫調節作用
 
      中草藥複方是從中藥所提煉出來的,具有抗癌、抗發炎和免疫調節的作用,其主要成分包含冬蟲夏草、白花蛇舌草、青黛、豬苓、黃蓍、人參、龍葵、藿香、白朮、天花粉、珍珠、女貞子、甘草、冰片等,研究顯示中草藥複方同時具有增強免疫及免疫抑制的效果,且可刺激或抑制淋巴球細胞增殖反應,因此其可應用於免疫調節作用,用來恢復被改變的細胞性或體液性免疫;復發性口瘡潰瘍為一因細胞性或體液性免疫失調所引發的口腔黏膜疾病,因此值得我們測試中草藥複方對於復發性口瘡潰瘍病患所分離出的周邊血液單核球(PBMC)和T細胞是否有免疫調節作用。
         活性化多醣體集合化合物(AHCC)萃取至複數菌類的菌絲體,實驗顯示AHCC能提高生物體免疫機能的功能性、對於肝臟有保護作用並可延長肝細胞癌病患術後的存活率。
 
      (五) 實驗說明
 
        本研究自復發性口腔潰瘍正發炎病症者和復發性口腔潰瘍無發炎病症者中純化出周邊血液單核球(PBMC)和T細胞,目的為檢測中草藥複方或活性化多醣體集合化合物對於周邊血液單核球和T細胞的免疫調節影響,利用周邊血液單核球和T細胞與刺激抗原一同培養在含有及不含中草藥複方或活性化多醣體集合化合物的條件下,進行細胞增殖反應研究,其中刺激抗原包括大腸桿菌的脂多醣(LPS)、植物分裂原(PHA)、金黃色葡萄球菌B型腸毒素(SEB)、破傷風毒素(TT)、葡萄糖轉移酵素D(GtfD)、或轉糖鏈球菌抗原(鏈球菌變異型streptococcus mutans)。

二、  結果

        (一)  中草藥複方對於健康人體所分離出的周邊血液單核球(PBMC)和T細胞沒有淋巴細胞毒性,也沒有直接的分裂原刺激作用。

        (二) 中草藥複方可顯著增加LPS刺激分離至復發性口腔潰瘍正發炎病症者的周邊血液單核球(PBMC)(表一)

          細胞增殖反應(Mean±SEM)

 

PBMC

抗原

正發炎期(n=26

無發炎期(n=9)

LPS (5μg/ml)

2.7±0.4

2.3±0.6

LPS (5μg/ml)+中草藥複方(1/1000)

7.9±1.9

6.6±2.3

LPS (5μg/ml)+AHCC(5μg/ml)

10.8±

7.2±4.7

 
表一:LPS刺激分離至復發性口腔潰瘍病患的周邊血液單核球(PBMC)
 
       (三) 中草藥複方可顯著增加GtfD刺激分離至復發性口腔潰瘍無發炎病症者的周邊血液單核球(PBMC)和T細胞。(表二)

細胞增殖反應(Mean±SEM)

 

PBMC

T細胞

抗原

正發炎期(n=11)

無發炎期(n=6)

正發炎期(n=10)

無發炎期(n=6)

GtfD (10μg/ml)

24.4±8.0

4.8±1.2

24.4±7.0

3.3±0.6

GtfD (10μg/ml)+
中草藥複方(1/1000)

26.6±14.3

12.0±2.1

31.9±9.3

13.9±4.5

GtfD (10μg/ml)+
AHCC(5μg/ml)

25.9±7.8

7.9±1.5

33.4±8.2

5.1±0.4

表二:GtfD刺激分離至復發性口腔潰瘍無發炎病症者的周邊血液單核球(PBMC)和T細胞
 
      (四) 中草藥複方可顯著增加轉糖鏈球菌刺激分離至復發性口腔潰瘍無發炎病症者的周邊血液單核球(PBMC)之細胞增殖反應。(表三)

  

           細胞增殖反應(Mean±SEM)

 

PBMC

T細胞

抗原

正發炎期(n=13)

無發炎期(n=8)

正發炎期(n=14)

無發炎期(n=8)

轉糖鏈球菌 (2×105 CFU)

3.6±0.7

4.6±0.9

8.6±3.3

6.2±1.9

轉糖鏈球菌 (2×105 CFU)
+中草藥複方(1/1000)

13.2±8.2

6.4±1.6

4.0±1.2

6.7±2.6

轉糖鏈球菌 (2×105 CFU)
+AHCC(5μg/ml)

3.4±0.8

5.7±0.8

6.0±1.5

9.4±2.7

表三:轉糖鏈球菌刺激分離至復發性口腔潰瘍病患的周邊血液單核球(PBMC)和T細胞之細胞增殖反應
 
       (五) 中草藥複方可顯著地減少SEB刺激分離至復發性口腔潰瘍正發炎病症者的周邊血液單核球(PBMC)和T細胞。(表四)

 

                 細胞增殖反應(Mean±SEM)  

 

PBMC

T細胞

抗原

正發炎期(n=18)

無發炎期(n=4)

正發炎期(n=13)

無發炎期(n=4)

SEB (0.01ng/ml)

107.4±18.9

126.9±42.4

117.3±33.8

42.8±12.2

SEB (0.01ng/ml)
+中草藥複方(1/1000)

75.6±12.3

99.5±44.3

72.4±29.4

30.4±10.5

SEB (0.01ng/ml)
+AHCC(5μg/ml)

120.5±29.6

101.4±30.8

103.8±31.8

37.5±19.9

表四:SEB刺激分離至復發性口腔潰瘍病患的周邊血液單核球(PBMC)和T細胞
 
       (六) 中草藥複方可顯著地減少轉糖鏈球菌刺激分離至復發性口腔潰瘍正發炎病症者的T細胞之細胞增殖反應。(表三)

 

          細胞增殖反應(Mean±SEM)

 

PBMC

T細胞

抗原

正發炎期(n=13)

無發炎期(n=8)

正發炎期(n=14)

無發炎期(n=8)

轉糖鏈球菌 (2×105 CFU)

3.6±0.7

4.6±0.9

8.6±3.3

6.2±1.9

轉糖鏈球菌 (2×105 CFU)
+中草藥複方(1/1000)

13.2±8.2

6.4±1.6

4.0±1.2

6.7±2.6

轉糖鏈球菌 (2×105 CFU)+AHCC(5μg/ml)

3.4±0.8

5.7±0.8

6.0±1.5

9.4±2.7

表三:轉糖鏈球菌刺激分離至復發性口腔潰瘍病患的周邊血液單核球(PBMC)和T細胞之細胞增殖反應
 
        上述實驗結果顯示,中草藥複方對於復發性口腔潰瘍病患分離的周邊血液單核球(PBMC)或T細胞的作用,不是刺激低反應性細胞增殖就是抑制高反應性的細胞增殖,即可以針對各種不同抗原刺激後的免疫反應,作相對應的免疫調節作用,因此中草藥複方可能同時具有免疫增強和免疫抑制的影響。
相對的,AHCC僅能:
 
        (一)   顯著的增加LPS刺激分離至復發性口腔潰瘍正發炎病症者的周邊血液單核球(PBMC)(表一)

                        細胞增殖反應(Mean±SEM)

 

PBMC

抗原

正發炎期(n=26)

無發炎期(n=9)

LPS (5μg/ml)

2.7±0.4

2.3±0.6

LPS (5μg/ml)+中草藥複方(1/1000)

7.9±1.9

6.6±2.3

LPS (5μg/ml)+AHCC(5μg/ml)

10.8±

7.2±4.7

表一:LPS刺激分離至復發性口腔潰瘍病患的周邊血液單核球(PBMC)
 
        (二)  增加TT刺激分離至復發性口腔潰瘍正發炎病症者的周邊血液單核球(PBMC)和T細胞和無發炎病症者的T細胞。(表五)

                              

                        細胞增殖反應(Mean±SEM)

 

PBMC

T細胞

抗原

正發炎期(n=20)

無發炎期(n=7)

正發炎期(n=20)

無發炎期(n=7)

TT (10μg/ml)

5.6±1.4

3.9±1.2

3.5±0.6

1.6±0.2

TT (10μg/ml)
+中草藥複方(1/1000)

8.7±1.9

8.7±2.0

7.3±3.3

7.5±2.5

TT 10μg/ml)
+AHCC(5μg/ml)

14.4±4.2

11.6±5.1

21.0±7.2

13.7±5.0

表五:TT刺激分離至復發性口腔潰瘍病患的周邊血液單核球(PBMC)和T細胞
 
       (三)  增加轉糖鏈球菌刺激分離至復發性口腔潰瘍無發炎病症者的T細胞之細胞增殖反應。(表三)

 

           細胞增殖反應(Mean±SEM)

 

PBMC

T細胞

抗原

正發炎期(n=13)

無發炎期(n=8)

正發炎期(n=14)

無發炎期(n=8)

轉糖鏈球菌 (2×105 CFU)

3.6±0.7

4.6±0.9

8.6±3.3

6.2±1.9

轉糖鏈球菌 (2×105 CFU)
+中草藥複方(1/1000)

13.2±8.2

6.4±1.6

4.0±1.2

6.7±2.6

轉糖鏈球菌 (2×105 CFU)+AHCC(5μg/ml)

3.4±0.8

5.7±0.8

6.0±1.5

9.4±2.7

表三:轉糖鏈球菌刺激分離至復發性口腔潰瘍病患的周邊血液單核球(PBMC)和T細胞之細胞增殖反應
 
       結果顯示,AHCC只能增加復發性口腔潰瘍病患分離的周邊血液單核球(PBMC)或T細胞之細胞增殖反應,因此可能只具有免疫增強的作用。
 
三、 結論
  1. 中草藥複方有較AHCC或PSK更強的免疫調節作用,其免疫雙向調節功能很強。
  2. 中草藥複方沒有淋巴細胞毒性,亦無直接的分裂原刺激作用,但可以針對不同抗原刺激後的免疫反應,做相對應的免疫調節作用。中草藥複方可調節抗原刺激復發性口腔潰瘍病患分離的周邊血液單核球(PBMC)或T細胞之細胞增殖反應。
  3. 中草藥複方在自體免疫正常時對淋巴細胞會有免疫抑制作用(如當超強抗原- SEB刺激過強時)。
  4. 中草藥複方不論在自體免疫疾病或感染症,都有類似的雙向免疫調節作用。
  5. 中草藥複方具有抗發炎和免疫調節作用,這些作用可能會改變復發性口腔潰瘍病患所引發的體液和細胞免疫反應。因此,我們建議中草藥複方可作為調節復發性口腔潰瘍病患免疫能力的補給品。
發佈時間:2007-05-08 02:05:23
資料來源:中日飛達聯合有限公司